《活埋35夜》.多角度反思人性
凌晨2:14-- 應該沒有劇透的影評 --
機緣巧合下在社交網絡平台看過《活埋35夜》的預告片,引起了我對劇情發展的好奇心。還有以隧道為主題的災難片比起病毒或是自然災難的劇情來說也是挺新鮮的。加上,最近覺得韓國的電影製作愈來愈認真(例如是《屍殺列車》、《流感》等),而且拍得上外國的電影,所以開始關注這電影,決定上映後去觀看。而有小幸運的我竟然在facebook的師奶玩意抽中了優先場的戲飛,所以順利成章就觀看了。
影後感是:真心推薦!
《活埋35夜》故事設定無可否認是挺深重,故事講述男主角李正秀被困於隧道中整整35個晚上,當中描繪了李正秀掙扎求存,又有考驗他人性的篇幅,可是電影沒有難入口的感覺,部分劇情有一定的笑位,令觀眾不會完全處於緊張和傷感的情緒。
除此之外,電影出色的地方是它呈現了不同持分者於這件災難事件中的觀點、態度和感受,有受害者及其家人、拯救人員及其家人、官員、涉事工程公司老闆、傳媒和公眾。而當中的描繪有幾個地方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一開始李正秀未能完全掌握自己正面對的嚴峻情況時,他收到了記者的電話,而當時記者只顧自己獲得獨家直播與李正秀通話的新聞價值而罔顧這對李正秀的影響。幸好有緊張李正秀生死的拯救人員金大慶阻止,以至李正秀的電話電池能好好運用,並且能夠從金大慶中準確並帶有希望的掌握自己的情況。
當李正秀努力地生存,而拯救人員竭盡全力去進行拯救正作時,官員卻只顧在傳媒面前擺姿態,表面是安撫李正秀的老婆世賢,事實卻是拍一張又一張「大韓民國全力支持李正秀及其家人」的相片。
而努力向公眾交代事件真相與進程的記者們卻有點兒走火入魔呢。他們只顧自己有新聞題材與否,有事情發生也不會伸出援手。有一幕世賢於一群記者面前暈到在地上,卻沒有一名記者上前幫忙,只顧怒按手中的快門。
電影的後半段部分,李正秀因電話電池耗盡而失去聯絡,他的存活成了未知數。同時,其中一名拯救人員於拯救的工作中意外身亡,因此這引起了公眾及拯救人員家人的聲音。李正秀的家人需要面對多重的壓力,有意外身亡的拯救人員的家人、公眾輿論、涉事工程公司、政府官員等,所有矛頭同時指向世賢,認為世賢為了自己老公的屍首以致不必要的死傷、阻礙了其他的工程,令工程公司有巨大的金錢損失等。世賢在壓力下不得不放棄拯救自己的老公,因此簽署了停止拯救的同意書。
當所有人都認為世賢是自私的時候,大家好像忘記了李正秀才是受害者。假若當初不是因為隧道工程公司的豆腐渣工程,李正秀不會被困;如果政府有監管隧道的安全性,意外是可以避免的。當所有人覺得要放棄救援時,大家好像忘記了困在隧道裡的是活生生的一條人命。究竟是人命重要還是錢重要?意外的發生是不幸,沒有誰會希望發生的,當拯救人員的生命是寶貴並值得尊重的時候,那為甚麼要自行去斷定李正秀的生死?為甚麼大家會忍心以不同令人難堪的說話指責世賢,而不是安撫無助和疲憊的世賢?
而李正秀面對的人性考驗也是十分值得我們思考的,不過我就不劇透了。
如果要批評這齣電影,就是在開端的進程有點兒太快了。隧道在毫無原因和任何先兆下就倒塌了,好像有點不合情理,如果加上倒塌的觸發點好像會完美點呢。
0 意見